0898-08980898

半岛体育app恒力石化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6686体育-集团官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半岛体育app2022年,在地缘政治冲突复杂演变、全球供应链深度调整以及重大气候灾害频发等因素的冲击下,能源、工业金属、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推高,导致全球性的通胀攀升。全球经济基本面走弱助推金融环境波动加剧,发达经济体央行迅速并大幅地收紧货币政策,引发阶段性资本外流。部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央行在加息中更为激进,大大拖累其经济增长。2022年世界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复苏分化进一步显现。随着地缘政治影响深化、主要央行快速加息后续影响显现以及通胀压力,2023年世界经济复苏或将面临更大压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仅为2.9%。

  从国内看,“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面对复杂严峻局面,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稳住了宏观经济大盘。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21.0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0%,在世界经济体量排名靠前的主要经济体中增速领先,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尽管如此,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我国经济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措并举推动消费平稳增长,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持续聚焦5G、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不断丰富和拓展崭新应用场景。

  回到本行业,2022年受宏观经济放缓、能源价格上涨、终端消费低迷及房地产持续下滑等不利因素影响,行业整体面临成本高企叠加需求不足的双重经营压力,普遍盈利能力下降。从成本端来看,原油、天然气等主要能源价格高位影响,企业生产成本抬升。国际原油价格先扬后抑,宽幅震荡。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101.2美元/桶,同比上涨43.0%;WTI原油现货均价94.5美元/桶,同比上涨39.1%。从需求端来看,终端消费需求不足,上下游产品价格传导不畅,导致产品涨幅不及上游原料,进一步压缩企业利润空间。在芳烃-PTA-聚酯化纤产业链,下游纺织品服装是重要的终端消费应用市场。2022年,受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消费场景恢复缓慢等因素影响,国内消费市场承压,纺织品服装内销市场需求不足。出口额虽再创新高,但下半年出口增速出现逐月回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减少6.5%,自3月以来增速持续为负。下游纺织品服装等终端需求不足导致化纤下游主要行业的开工率普遍较2021年同期有所下降。在烯烃化工产业链,地产、基建作为重要的终端消费应用市场,承载着巨大的消费体量。受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态势未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0.0%。

  在原油天然气价格高位宽幅震荡的背景下,近原油端的产品价格受原油价格影响亦大幅上升,而接近消费端的化工品的价格更取决于自身的供需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游油气板块的利润同比增长1.15倍,而下游的炼油和化工两大板块的利润都是负增长。面临动荡的外部环境,高附加、多品种的产业链一体化运营与产品组合供给方式,在面对油价高位宽幅波动与市场波动时,则体现出了较为突出的全产业链抗风险能力与盈利捕捉空间。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材料是制造业的两大“底盘技术”,新材料是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而化工新材料产业是新能源、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生物技术等战略领域重要基础材料。近年来,随着国内“双碳”战略的实施、国家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以及消费结构的变迁,带动上游化工新材料需求持续增长,同时推动行业企业积极主动由“能源+化工”向“平台化+新材料”,由“规模经济主导”向“绿色循环驱动”的业务经营模式深度转型。以恒力等为代表的实施全产业链纵横一体化发展的行业龙头企业,依托于炼化一体化项目丰富的基础化工原料库,纷纷快速向高端聚烯烃、锂电池材料、工程塑料、石油基可降解塑料等下游新材料领域延伸布局,提升附加值的同时内部消化中间产品,有效缓冲上游激烈的同质化竞争、高端化短缺的结构不平衡问题,以获取二次成长曲线。

  近年来,公司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发展、新变化,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战略转型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聚焦“补链强链”和“研发创新”。在行业独具优势的“油、煤、化”深度融合的“大化工平台”基础上,依托精细化工园项目,加快打造高端精细化工产业集群,进一步扩大高端化工原材料的产业支撑和发展基础作用,不断夯实上游“大化工”的平台作用和运作效率。瞄准芳烃下游的聚酯、类聚酯新产品以及烯烃下游的精细化工、特种新材料的应用新方向和新市场,巩固传统市场优势,对标重点新材料突破性领域,重点打造PBS/PBAT可降解材料、功能性聚酯材料、高性能树脂材料、高端纤维材料、新能源材料等。深度锚定高技术壁垒、高附加值的高成长赛道,积极构筑“大连长兴岛”精细化工与新材料产业链生态圈,全力打造平台型化工新材料研发与制造全产业链领军企业。

  报告期内,在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复杂多变的行情变局下,上市公司面临历史上极端的高运行成本与低行业需求的双重经营压力,公司盈利水平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23.24亿元,同比增加12.3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1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5.07%。利润下降主要源于原油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快速上行且高位宽幅振荡,同时行业市场端需求复苏乏力,公司面临历史极端的高运行成本与低行业需求的双重经营挤压,公司经营的主要产品如化工品、功能性薄膜、民用丝、工业丝等与终端消费、基建地产等相关的传统需求处于市场低谷水平,导致公司盈利能力承压。公司在2022年下半年实施了炼厂大修,影响了炼化一体化装置的整体负荷率与加工成本水平,并按照会计准则要求计提了由于国际原油价格阶段性下行导致的库存损失,也进一步影响了公司年度盈利能力。

  尽管2022年外部环境非常艰难,在公司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公司管理层积极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保持定力,稳中求进,通过统筹协调并积极排除环境因素干扰,高效快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拓宽产业链、完善稀缺产能,做强发展新支撑;夯实安全环保基础,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标准、绿色、环保的高效运营;强化自身风险管控、精细管理与灵活经营能力,控本增效,最大限度保障公司生产与运营的稳定与高效。

  一、稳健运营、灵活经营、强化经营的精细管理水平与运行的成本优势,努力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报告期内,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公司充分发挥恒力品质、恒力速度“以品质、成本、快速反应,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独特优势以及弹性、高效、灵活的机制特点,全力保障炼化、石化、化工和聚酯新材料各大生产基地生产装置和产业园区的高效率、协同化运行。在“大化工”平台,公司充分利用炼化、乙烯和配套煤化工装置的技术工艺领先与系统耦合优势,持续优化装置运行,及时结合原料波动、市场需求的趋势变化,优化产品结构,按照效益最大化原则组织生产,做到“宜油则油、宜烯则烯、宜芳则芳、宜化则化”,实现产销平衡、经营顺畅、效益最大化。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强化精细管理,深挖提质增效潜力。根据生产需求精打细算,研判原料走势及市场形势,优化采购方案,合理控制原料库存,实现原料库存、加工装置和产品结构的最佳匹配,在防风险和增效益上双向发力。在设备管理上,精心落实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设备检修工作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消除装置运行隐患与瓶颈,确保生产装置长期稳定运行。加强备品备件管理,在满足设备保养维修的前提下,采购备件按最经济合理的数量和批次进行申报,通用物资共享,降低库存成本。通过设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修旧利废、提产降耗、优化考核指标等多项举措,实现控本增效。

  二、高效快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扎实加快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布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积蓄势能。

  1、在精细化工与化工新材料领域,依托“大化工”平台持续赋能与新材料开发多年积累,加快下游高端化工新材料产能布局,优化“大化工”平台的原料供给结构,持续拓宽产业链、完善稀缺产能。主要项目进展情况如下:

  (1)160万吨/年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项目,预计2023年年中逐步投产。项目主要包括20万吨/年电池级碳酸二甲酯(DMC)、30万吨/年ABS、23.18万吨/年双酚A产能及其下游的26万吨/年聚碳酸酯(PC)等。该项目实现从原料供给到工艺技术到消费市场的高效渗透与深度链接,将进一步夯实上市公司化工新材料业务板块的协同深度与产业厚度,优化市场覆盖范围。

  (2)恒力化工新材料配套项目(30万吨/年己二酸项目),预计将于2023年年中逐步投产。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打通完善公司从“原油—PTA、己二酸—PBAT”的可降解新材料全产业链。同时,己二酸也是生产尼龙66的重要原材料,并将低温甲醇洗装置排放的高于95.0%的二氧化碳尾气提纯到99.99%食品级,既回收工业废气二氧化碳,同时为企业增加效益。

  (3)60万吨/年BDO及配套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预计于2023年年中逐步投产。项目主要包括41.16万吨/年BDO(1,4丁二醇),6万吨/年PTMEG,10万吨/年丁二酸等高端化工品。项目建成后,公司将具备从“原油—PTA、己二酸、BDO—PBAT”的可降解新材料全产业链,提升盈利能力中枢。

  2、在聚酯新材料业务领域,在巩固现有聚酯新材料产能与产业竞争力优势基础上,依托恒力研发效率与上游“大化工”平台支撑优势,进一步开发和拓展PBS/PBAT可降解新材料、高性能工业丝、高端聚酯薄膜、锂电隔膜、电解质、PET铜箔和太阳能光伏背板膜等新兴市场需求与业务领域。主要项目进展情况如下:

  (1)江苏康辉新材料年产80万吨功能性薄膜、功能性塑料项目,主要包括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47万吨、特种功能性薄膜10万吨、改性PBT15万吨、改性PBAT8万吨。本项目于2023年一季度逐步投产。

  (2)45万吨PBS/PBAT/PBT可降解新材料项目,已于2023年一季度逐步达产,有效扩大了公司可降解新材料板块的产能和规模,提高了可降解塑料市场占有率。

  (3)江苏轩达(恒科三期)150万吨/年绿色多功能纺织新材料项目,主要建设包括15万吨/年新型弹性纤维、15万吨/年环保纤维、30万吨/年阳离子POY、30万吨/年全消光POY和60万吨差别化纤维(30万吨/年POY,30万吨/年FDY)。目前已顺利完成了15万吨/年弹性纤维、15万吨/年环保纤维、25万吨/年全消光POY的投产,在聚酯差别化生产方面实现了突破。

  3、锂电隔膜项目:营口厂区年产超强湿法锂电池隔膜4.4亿平方米(其中2.2亿平方米锂电池隔膜涂布膜),第一条线月投产。南通厂区年产湿法锂电池隔膜12亿平方米,年产干法锂电池隔膜6亿平方米,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预计2024年一季度逐步投产。

  近年来,公司贯彻落实“全链双向质量管理模式”,构建起上下游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攻克诸多“卡脖子”技术,取得了一大批国际国内核心专利,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生产。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为118,471.10万元,同比增长16.21%。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得国内外专利授权总数达1116项,其中报告期内取得新获批专利261项。

  依托于原料端优势,公司不断提升聚酯新材料业务板块的研发属性、科技含量和技术比重,进一步提升下游新材料产品的附加值,实现聚酯新材料业务板块的产品结构升级,为公司开辟具有领先水平的新材料业务增长点。在聚酯纤维方面,持续向精细化、差别化、高端化、高品质方面发展。如德力化纤秉持“将一根丝做到极致”的理念,在超细纤维领域精益求精,率先在国内实现了熔体直纺5-8D/6f高均匀性超柔软聚酯纤维规模化生产,该纤维是国内总线密度最细的聚酯纤维,打破了技术瓶颈。报告期内,德力化纤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成为上市公司第二家知识产权工作获国家级肯定的子公司。

  在化工新材料方面,瞄准我国新消费、新能源与新制造融合发展催生的对新材料应用需求。报告期内,康辉新材自主研发的PET复合铜箔用/铝箔用基膜产品已通过下游电池工厂验证,实现批量生产;自主研发的太阳能背板基膜已经实现量产,年产能可达24000吨,即6240万平方米,产销稳定增长;LCD(液晶显示器)偏光片用离型基膜产品已经实现量产,可稳定生产常规及大宽幅基膜产品;低配向角型偏光片离型基膜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进口替代,成为首家通过全产业链验证的中国企业。

  科技赋能,数智化改造持续发力。恒科新材料功能性聚酯纤维智能工厂配备全流程自动化设备,通过建立DetaV-DCS集散控制系统、ERP、MES等相关信息系统,采集各项生产数据,实现生产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控、故障报警和诊断分析。恒科新材料还建立起工厂级工业互联网,实现设备联网率100%。智能工厂通过智能化设备、软件级基础网络的系统集成与互联互通,达到了全流程集中管控、智能生产的目的,实现了原料、设备和人力效率的最大化。恒科新材料于2022年获评“江苏省智能工厂”。恒力炼化大力推行智能化管理工作,实施先进控制APC项目,在稳定装置生产运行的基础上,实现关键参数的卡边操作;利用Petrosim流程模拟软件,帮助装置解决生产问题,为公司效益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四、持续夯实安全环保基础,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高标准、绿色、环保的高效运营。

  立足于高起点的设计规划、建设运营与细节管理,践行高标准的本质安全运行与绿色低碳运营,是推动上市公司稳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效益线和风景线。

  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全面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个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健全完善安全规章制度,结合更新HSE标准规范进行对标自评,研判政策导向,及时修订完善公司HSE制度;加强员工安全技能培训,切实提升员工安全行为规范;加强关键环节过程管控,作业风险管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事故应急演练,提升防控化解风险能力,消除各类重大较大安全风险,将固有风险、残余风险可视化,保障员工和生产装置运行安全。

  公司扎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低碳节能发展之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将环保优势转化为企业经济效益。将绿色发展融入到项目设计、工艺包选择、设备采购、安装、运行的各个环节,实现本质节能。强化能源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通过优化工艺操作流程,技术改造创新等多维度入手,减少资源能源使用,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形成全产业链上下游流程联合、物料互供,能量耦合,实现生产全过程节能、可持续发展。如恒力石化(大连)利用R2R装置对精对苯二甲酸氧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氧化残渣进行回收处理,将其中仍有利用价值的钴、锰催化剂组分和苯甲酸进行回收,回收后的催化剂金属返回氧化装置循环利用,产生苯甲酸作为副产品进行销售。如恒力炼化更换催化剂并优化精馏塔运行,既增加了对二甲苯产能又降低了装置综合能耗。如恒力化工乙二醇装置在目前洗涤塔基础上增加一台脱碳塔,提高催化剂的性能,不仅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同时还减少了二氧化碳的产生,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9,600吨。乙烯装置通过背压式汽轮机组,利用装置富余高压蒸汽驱动,满足工艺需求同时增加发电量,全年可发电2,453万千瓦时,减少装置能源消耗3,014吨标煤。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公司聚焦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通过设备改造和工艺升级等,持续在废水回收、固废处置、能源梯级利用、余热利用、“双碳”减排、VOCs治理等方面狠下功夫,不断向节能降耗和降本增效要活力,取得了一定成效。恒力炼化、恒力化工、恒力石化(大连)分别在对二甲苯行业、乙烯行业、精对苯二甲酸行业,荣获由工业与信息化部、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2022年度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冠军;恒力炼化在原油加工行业荣获能效“领跑者”第二名。与此同时,恒力炼化、恒力化工分别获评由工信部、水利部、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2022年重点用水企业、园区水效领跑者”企业。恒力炼化和恒力化工的水效指标分别高居石油炼制行业、煤制甲醇行业和乙烯行业榜首。如在石油炼制行业中,恒力炼化单位产品取水量0.27立方米/t,水重复利用率达98.79%;在乙烯行业,恒力化工单位产品取水量0.43立方米/t且主要使用海水,水重复利用率高达99.87%。

  继恒力石化(大连)、恒力炼化、恒科新材料、恒力化纤后,恒力化工于2023年初获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至此,公司旗下已有五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面向未来“碳中和”的产业发展趋势要求,上市公司坚定绿色低碳发展方向,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绿色制造,利用特色产业助力创新,为公司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1、圆满完成第三期和第四期股份回购方案:报告期内,为维护公司和股东利益,公司实施完成第三期、第四期股份回购计划,回购资金总额共计达20亿元。在2022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A股市场估值非理性下行阶段,持续履行对全体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市场责任,用实际行动有力维护了公司市值合理稳定与全体股东核心利益,也充分表明上市公司和管理层坚定、长期看好公司的经营业绩、战略发展与投资价值。

  2、完成第六期员工持股计划:为有效调动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人员以及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实现员工价值与企业价值的紧密融合和相互促进,公司实施了规模更大、参与人员范围更广的第六期员工持股计划,与员工共享公司发展的成果。

  3、高比例现金分红:为与公司股东共享公司成长收益,公司完成了2021年年度权益分派,共计派发现金71.09亿元(含税),单次现金分红金额创历史新高,符合公司的制定《未来五年股东回报规划(2020-2024年)》,给予股东稳定股东回报的预期与机制,充分体现了公司稳定持续长期地回报投资者的经营理念。

  4、完成发行20亿元短期融资券:发行为保证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满足业务经营的需求,增强资金管理的灵活性,公司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注册发行金额不超过30亿元(含)人民币的短期融资券额度。截至目前,公司已成功发行20亿元短期融资券。

  公司具备年产450万吨PX设计产能,基本用于满足下游PTA产能的原材料需求。此外,还设计生产180万吨乙二醇、40万吨醋酸、120万吨纯苯、85万吨聚丙烯、72万吨苯乙烯、40万吨高密度聚乙烯、14万吨丁二烯等国内紧缺、高附加值的高端化工产品与国六以上高标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等成品油产品。随着生产成本较高、装置老旧的小型炼厂逐步被淘汰,炼化行业集中度及大型新建炼厂竞争力将大幅提升。公司在政策支持、工艺技术、产业协同等方面优势突出,与其他炼油公司相比具有明显高品质、低成本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PTA是聚酯的直接上游原料,中国是全球最大的PTA生产国和消费国。公司现有1660万吨/年PTA产能,是全球产能规模最大、技术工艺最先进、成本优势最明显的PTA生产供应商和行业内唯一的一家千万吨级以上权益产能公司。

  公司主营业务之一为聚酯新材料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涵盖PET、POY、FDY、DTY、BOPET、PBT、PBS/PBAT等聚酯与化工新材料产品等。公司民用长丝产能位列全国前五,工业长丝产能位列全国第二,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涤纶民用丝、工业丝制造商之一。

  公司下属子公司康辉新材料在营口基地拥有年产24万吨PBT工程塑料产能,是国内最大的PBT生产商,主要应用于汽车配件、聚合物合金、光缆保护套、电子电器等产业领域;拥有年产38.6万吨BOPET功能性薄膜产能,应用于BOPET的光学器材、离型保护、电子电器、车用装饰、建筑领域、包装领域等高附加值环节;拥有基于自主技术国内单套最大的年产3.3万吨PBAT产能,应用于PBS/PBAT的食品级购物袋、餐具和吸管领域等绿色环保应用。在大连长兴岛有45万吨可降解塑料项目于报告期内实现部分投产;在苏州汾湖有47万吨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10万吨特种功能性薄膜、15万吨改性PBT、8万吨改性PBAT正在建设中;年产260万吨高性能聚酯工程、南通新建锂电隔膜项目正在高效稳步推进中。综合竞争能力较强。

  公司主营业务囊括炼化、石化以及聚酯新材料全产业链上、中、下游业务领域涉及的PX、醋酸、PTA、乙二醇、聚酯切片、民用涤纶长丝、工业涤纶长丝、功能性薄膜、工程塑料、PBS/PBAT生物可降解新材料的生产、研发和销售。是行业内首家实现“原油-芳烃、烯烃-PTA、乙二醇-聚酯新材料”全产业链一体化化工新材料的上市公司。

  公司在上游具备年产450万吨PX和40万吨醋酸生产能力,中游拥有1660万吨PTA产能和180万吨纤维级乙二醇产能,自产的PTA和乙二醇产品部分自用,其余外售,下游化工新材料产品种类丰富,各类产品规格齐全,定位于中高端市场需求,涵盖民用涤纶长丝、工业涤纶长丝、BOPET、PBT、PBS/PBAT等聚酯与化工新材料产品,应用于纺织、医药、汽车工业、环保新能源、电子电器、光伏产业、光学器材等规模化、差异化、高附加值的工业与民用“衣食住行用”的广泛需求领域。

  随着公司上游世界级炼化、乙烯项目关键产能和各类稀缺化工原材料产品的完全投产以及中游PTA业务竞争优势不断巩固扩大,公司加快具备了做长、做深和做精下游高端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的“大化工”平台支撑与原材料配套条件,持续不断延续新材料价值产业链。

  公司是国内最早、最快实施聚酯新材料全产业链战略发展的行业领军企业,积极推动各大业务板块的协同均衡化发展,大力拓展上下游高端产能,致力于打造从“原油—芳烃、烯烃—PTA、乙二醇—聚酯—民用丝、工业丝、薄膜、塑料”世界级全产业链一体化协同的上市平台发展模式。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150万吨/年乙烯项目已全面投产,实现了公司在炼化、芳烃、烯烃关键产能环节的战略性突破,公司成为行业内首家实现从“原油-芳烃、烯烃-PTA、乙二醇-聚酯新材料”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发展的企业,加上快速推进的PTA、化工新材料、PBS/PBAT生物可降解新材料等新建产能依次建设与投产,公司不断升级优化产业模式,巩固扩大各环节产能优势,推动公司经营规模的量变与业务结构的质变,构筑公司适应行业全产业链高质量竞争态势下在产业协同一体、产能结构质量、装置规模成本、技术工艺积累、项目投产速度与上市平台发展的战略领先优势。

  公司通过持续引进国际一流的生产设备与成熟工艺包技术,加以消化吸收利用,并不断进行技术工艺创新改进,在聚酯新材料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都布局了以“装置大型化、产能规模化、结构一体化、工艺先进、绿色环保、配套齐备”为特点的优质高效产能结构与公用工程配套,不论是单体装置、合计产能还是生产工艺都处于行业领先的加工规模与技术水平,确保了公司在单位投资成本、物耗能耗节约、单位加工成本、产品交付周期、产品高质化、多元化等方面的规模优势、营运效率以及更为稳定卓越的质量表现,加上行业内最为齐备的电力、能源、港口、码头、罐区、储运等产业配套能力,在综合成本节约、服务质量表现与运作效率提升等方面的综合运营优势突出。产业园区内炼油、化工、煤化工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形成高效业务与成本协同,炼化业务配置了全国规模最大的煤制氢装置,产出低成本纯氢、甲醇、醋酸、合成气等煤化工产品,加上原料、产品储存运输系统优势,大大增强了项目的经营弹性空间与综合成本优势。

  公司走的是市场差异化、技术高端化与装置规模化、业务一体化并重的发展路径,具备长期积累、摸索形成的市场-技术联动创新机制,并打造国际化研发团队,构筑高水平科技研发平台,技术研发实力与新品创新能力领先同行,能够快速响应最新市场消费需求变化,具备稳定的中、高端客户资源储备。公司四大经营主体企业恒力化纤、德力化纤、恒科新材料、康辉新材料都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精细管理和技术工艺的不断改进,公司自主研发积累了一系列差别化、功能性产品,掌握了大量产品的生产专利,获得市场广泛认可。公司产品在品质以及稳定性上优于同行,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能够量产规格5DFDY产品的公司,MLCC离型基膜国内产量占比超过65%,更是国内唯一、全球第二家能够在线微米涂硅离型叠片式锂电池保护膜的企业,公司在功能性薄膜和民用涤纶长丝领域,拥有绝对的技术优势和工艺积累,形成了短期内难以复制的行业竞争护城河。

  公司着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先进制造产能,再造内生增长动力,将“智能互联”作为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切入点,通过“机器换人”、“自动换机械”、“成套换单台”、“智能换数字”等方式,逐步将企业的发展模式从“人口红利”向“技术红利”转变。借助智能制造、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应用,不断推进全过程智能化制造水平,通过自主研发的产品检测系统、自动条码系统、智能出入库系统、销售系统,与ERP系统进行无缝对接,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及全流程管控,促进公司管控、研发制造、业务管理和财务衔接等关键环节集成,推动公司由“制造”向“智造”、由单一业务管理向产业链高度协同运作转变。

  公司已经形成一支包括炼化、石化、高分子材料、化纤工程、纺织工程、电气工程等多学科、多专业的科技攻关团队,科技研发能力领先于国内同行。在引进外部人才的同时非常重视内部人才的培养,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公司还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培训制度,涵盖研发、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方面,培养了大量骨干人员。

  截至2022年末,公司总资产2,414.30亿元,同比增长14.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28.63亿元,同比减少7.63%。

  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23.24亿元,同比增加12.3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1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5.07%。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在“双碳”目标下,企业将在降低能耗、减少排放、提高原油转化上下功夫。通过过程强化,优化装置设计和工艺流程、开发应用能源管理系统等方式,促进能源和原料消耗最小化、装置运行效率和生产灵活性最大化,减少其他因素的限制,高效应对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实现低碳化高质量发展。

  化工新材料是新能源、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生物技术等战略新兴材料的重要基础材料。进入“十四五”时期,随着高端装备、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型建筑、生物医用、智能电网、3D打印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高端合成树脂、高性能合成橡胶、工程塑料、可降解材料、电子化学品和高性能膜材料等新材料需求持续增长,推动化工新材料产能快速增长。随下业发展,化工新材料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我国是PTA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国。在产业链一体化的竞争格局之下,PTA行业龙头企业单套装置规模、生产运行稳定、物耗能耗和产品质量方面均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PTA行业优胜劣汰速度加快,未来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开发智能化、超仿真、原液着色等差别化、功能性纤维产品,进一步拓展功能性纤维在服装、家纺、工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继续优化高性能纤维生产与应用,提高已实现工程化、产业化的高性能纤维技术成熟度,提升现有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均一性,满足下游应用需求;通过共聚、共混、复合纺丝等技术,进一步提升基础纤维差别化、功能性水平,实现纤维高品质、高效生产和低成本。重点突破生物基化学纤维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开发高品质差别化产品,加强应用技术开发。

  构建化纤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进一步提升化纤等智能制造产业化技术研发及应用水平,实现关键软硬件系统突破,形成一体化解决方案和全流程智能制造技术集成,建设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工厂。

  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数字技术在化纤企业的应用,提升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行维护等产业链各环节数字化水平。应用数字技术打通企业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和供应链数据,实现组织架构优化、动态精准服务、辅助管理决策等管理模式创新,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推进节能低碳发展,引导企业采购绿电,扩大太阳能等新能源应用比例。加大绿色工艺技术及装备研发,加强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及重点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加快化纤工业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的发展和建设,开展水效和能效领跑者示范企业建设,推动碳足迹核算和社会责任建设。提高循环利用水平,加快再生化学纤维产业结构优化和企业升级。

  总体发展战略:致力于为社会提供优质纤维,创造美好生活为己任,始终在“什么时代做什么事”时代观的引领下,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守“志恒力久远,品质赢天下”的经营理念和“人性化、科学化、制度化、专业化”的管理理念,努力塑造“团结、诚信、稳健、创新”的企业精神,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公司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一体化和国际化发展。

  (1)坚定不移地走“完善上游、强化下游”的发展战略:一方面,持续强化上游以“炼化+乙烯+煤化”为产业载体的“大化工”平台基础支撑与发展平台作用,积极实施“补链强链”和“研发创新”,为未来下游各类新材料业务的持续拓展预留空间,铺设路径。另一方面,做深、做精下游产业,巩固传统市场优势,对标“新消费”和“硬科技”发展与升级的重点新材料突破性领域,持续开辟具有规模优势和领先水平的新材料业务增长点,向着世界一流全产业链石化新材料企业的发展方向不断迈进。

  (2)坚定不移地走横向一体化发展战略:专注丰富产品规格,扩大产能规模,通过研发、技术及创新能力的提升,实行产品差异化,力争实现“产业基地化、生产规模化、产品精细化、技术专业化、管理科学化”的产业发展目标。

  2023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公司实现向“平台化+新材料”发展模式升级的关键之年。公司管理层要坚持用系统观念谋划发展,以有效创新改革为重要抓手,聚焦主业,深耕细作,守正创新,做大做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继续朝着“百年恒力”的伟大目标奋进。全年重点工作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继续强化品质与品牌意识,注重研发和创新,不断提高质量标准,促使产品质量再上台阶。继续强化成本管理,合理整合资源与控制费用,实现降本增效。始终坚持“以销定产、以产促销”的经营方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中心、全员营销”的经营理念,主动适应市场,快速应对市场变化,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增产高效产品,强化产销联动,全力以赴,努力实现年度生产经营目标,保障公司实现高质量的效益增长。

  2、持续做优、做强四大业务板块,巩固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努力提升经营业绩。

  在保持现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恒力大连产业园要突出园区规模优势、集中管理优势,要统筹协调、合理规划运行,强化规模体量带来的成本优势,凸显产品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建设,严把施工进度与质量关,确保项目如期投产,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中枢。

  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环保管理体系,提高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能力,强化安全监管,开展专项演练,从严、从细、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坚持绿色发展、低碳生产,注重绿色低碳技术的攻关和研发。

  继续优化完善内部管理体系,完善财务内控机制,及时识别和防范风险,加大内部监管力度,确保资金安全零风险。坚持“制度管人、流程管事,表单管效率”,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继续推动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积极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进一步加快产业升级,为发展提质增效。

  持续推动人才与企业文化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引进高素质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原动力;完善内部晋升机制,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广阔平台。注重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发扬,营造恒力大家庭氛围。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竞争力,扩大品牌影响力。

  聚酯纤维以及石化行业的发展受行业需求及自身发展状况的影响,而呈现一定的周期性特征。我国国民经济、出口政策等宏观环境的变化也会给该行业带来周期性波动的风险。在调整周期中,行业会出现产品价格下降、开工率不足、盈利能力下滑等现象。

  公司的生产经营受上游原料特别是原油和煤炭的价格变化的影响较大,如果公司的库存和采购管理、下游产品市场的价格调整不能有效降低或消化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将可能对公司的经营生产及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若人民币持续大幅波动,将对公司汇兑损益、外币计价出口产品价格、原料价格等经营性因素产生较大不确定性影响。公司未来将采用远期外汇合约等方式建立并完善汇率对冲机制,降低外币收付款金额,从而减少因汇率变动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及政府环保要求趋严,公司积极采取环保措施,加大环保投入;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生产规范进行日常管理,建立了严格的标准操作规范,但仍无法完全排除因人为操作失误或意外原因导致的环保事故或安全生产事故,从而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因此,公司存在一定的环保和安全生产风险。

  Q1业绩抢眼 政策“加码”中药行业 机构:中药板块有望进入估值扩张阶段(附概念股)

  财政部:1-3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11247.1亿元,同比增长12.4%

  已有337家主力机构披露2022-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2.41亿股,占流通A股3.42%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5.66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

  参控公司:参控恒力油品(宿迁)有限公司,参控比例为100.0000%,参控关系为孙公司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